小議RFID技術(shù)的訊號碰撞
何謂訊號碰撞:利用無線電波在空氣中傳遞訊號,讀取器的天線發(fā)射無線電波將指令與能量傳遞給標簽,標簽也利用無線電波將資料傳遞回來,有時候,訊號太過微弱讓彼此傳遞的一方無法收到或辨識,有時候,訊號太過相近造成接受端訊號的混亂,這些就是所謂的訊號碰撞。
如何避免訊號碰撞:技術(shù)的讀取器一次只能與一個標簽進行溝通,因而會有所謂訊號碰撞的問題。RFID技術(shù)的訊號碰撞(碰撞)一般可分為標簽訊號碰撞以及讀取器訊號碰撞兩大類,前者是指同個讀取器同時收到多個標簽所返回的訊號,造成無法準確判讀或誤判,后者則是同個標簽同時收到多個讀取器所發(fā)出的命令以致于造成沖突。訊號碰撞在早期是很棘手的問題,因為他會造成訊號傳遞失敗,流失,甚至訊號錯誤的解讀形成資料錯誤等等,形成識別的阻礙。近年來已經(jīng)研究出許多的方法可以用以解決上述的訊號碰撞,一般統(tǒng)稱為抗訊號碰撞(防碰撞)
一般統(tǒng)稱為抗訊號碰撞(防碰撞)抗訊號沖突的方式一般又可分為抗訊號沖突的方式一般又可分為分址多工(空分多址),分頻多工(頻分多址)以及分時多工(時分多址)。
1.)分址多工的邏輯,是利用空間區(qū)隔的方式來避免訊號的沖突,多用以處理讀取器的訊號碰撞。簡單的說,就是依據(jù)讀取器與天線的有效距離將空間進行劃分,避免標簽被重復讀取的可能性,例如將部署被動式天線時將天線依據(jù)不同的方向錯開,或使用主動式的系統(tǒng)時,依據(jù)讀取器的接收范圍將空間劃分為不同的區(qū)域
2.)分頻多工(頻分多址:頻分多址)分頻多工則是利用訊號傳輸所使用的頻道進行區(qū)分來避免訊號碰撞的一種方法。舉例而言,讀取器可使用相同的頻率發(fā)送訊號與命令至標簽,但有多個標簽需同時回覆時,可采用不同的副載波頻率,將一定的頻率范圍切分為更細的頻道(頻道)以分配給不同的標簽進行資料傳輸。
3.)分時多工(時分多址:時分多址 分時多工是防訊號碰撞中最常使用,也最成熟的一項技術(shù),其原理是利用時間的差異,將可使用的通訊時序分配給不同的標簽進行資料傳輸,排定先后順序后依序與讀取器進行溝通,其排定順序的方式一般常見的有(時隙)協(xié)議以及二進制搜索兩種,前者是利用預設的時間區(qū)間,當標簽先后返回訊號的時間若有某標簽沒有與其他標簽沖突時,則將優(yōu)先讀取;后者則是利用標簽所返回的UID配合演算法進行二元搜尋,直至選取到唯一的標簽后優(yōu)先讀取!
目前在讀取器的硬體層,多半都已經(jīng)提供基本的防訊號碰撞功能,確保讀取器在讀取多標簽的時候可以準確無誤的讀取,而讀取器防訊號碰撞功能的好壞,也間接關(guān)系其讀取率(訊號接收的準確性)以及讀取速度(訊號處理所需的時間
密集閱讀器模式 在的EPC的Gen2標準中特別設計了所謂的密集讀取器模式(高密度讀取器模式)來防止在同一空間中使用許多讀取器所造成的訊號碰撞。由于讀取器天線所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強度可達標簽的數(shù)百萬倍,因此若兩者所使用的頻率接近,標簽所反射的無線電波很容易被遮蓋,因此密集讀取模式所使用的原理是在有限的頻寬中,將讀取器所使用的頻寬與標簽的區(qū)分開來,并嚴格限制讀取器所使用的頻寬以避免溢波造成對標簽的干擾。
- 回顧沃爾瑪RFID時代路線 2013/7/4
- RFID智能讀寫出衣服產(chǎn)地 2013/7/4
- 采埃孚采用RFID系統(tǒng) 2013/7/4
- 移動手機支付停車費技術(shù) 2013/7/4
- 郴州試運行手機刷卡坐公交 2013/7/4
- 經(jīng)濟疲軟之際保持RFID效益增長 2013/7/4
- 珍稀野生動物佩RFID電子身份證 2013/7/4
- RFID射頻識別標簽普及挑戰(zhàn)條形碼 2013/7/4
- RFID技術(shù)2009年主要應用領(lǐng)域市場 2013/7/4
- 瑞士最大服裝零售商采用RFID 2013/7/4
推薦:閱讀了本文的人,還閱讀了如下部分相關(guān)內(nèi)容: